1.問:CAST工藝,污泥脫水后的混合液直接排入進水泵房,導致進水COD,SS偏高,并影響選擇池的反硝化反應(因為前段爆氣沉砂池已經降解了部分C源),應該如何解決?
答:這是一個目前污水處理廠普遍被忽視的問題,即污泥脫水后的濾液回流至生化池后對生化處理的影響問題。由于污泥脫水前要加調質藥劑,如PAC和PAM,有些藥劑有一定的毒性,污泥脫水時可隨濾液回流至生化反應池。處理這些濾液在技術上沒問題,只是成本問題,如果選用合適的污泥調質藥劑,并控制好加藥量以及脫水機的進泥量等,對前面的生化處理就不會造成大的影響。還是強調的是,污泥脫水效果取決于污泥處理工序的全過程管理,包括污泥濃縮池的管理。
2.問:“污泥泥齡”是怎樣確定的?如何來控制?究竟是用排泥量確定它,還是用其它來確定排泥量?
答:泥齡、F/M、等與其說是運行的控制參數,不如說是設計方面的參數,在工藝控制中的只是參考參數。實際運行中排泥量通常是根據MLSS值加上經驗來控制的,在SVI相對穩定的情況下,也可用SV30來參考。
3.問:本廠用的是卡羅塞爾氧化溝工藝。有時裝置的出水氨氮比進水還高,進水TP2.5mg/L 左右,出水只有0.2左右,曝氣機3臺滿負荷運行。一直查不出什么原因,這是怎么回事?,
答:只能根據你提供的情況來初步分析,可能是污水含氮有機物較多,反應時間不夠,有機氮的氨化速率大于氨氮的硝化速率,此外,也可能是磷不夠,影響氨氮通過同化途徑去除的效果。
4.問:在運行過程中,氧化溝表面有一層厚厚的污泥堆積,粒徑約1mm左右的污泥顆粒泛黃色,時常會造成二沉池大量飄泥,污泥返白,有絮體隨出水一同流出,SV30迅速下降,處理效果喪失,堆積污泥減薄消除。周而復始,請問其成因和控制措施。
答:說明污泥已失去活性,使ESS增加。有二種可能:一是污泥自身氧化;二是污泥中毒。從你所描述的現象看,前者的可能性大,可測定一下比耗氧速率,即內源耗氧速率與基質耗氧速率之比來確定,針對性采取措施。
5.問:AB法A段如何控制?是從一沉池以等同的流量給A段連續回流嗎?SV30應控制在多少?是5%-10%嗎?
答:A段的回流比應該大一些,但也不能使污泥在一沉池的停留時間太短,雖然A段主要是吸附為主,但也有一定的生物降解作用的,生物降解大多在沉淀池內進行,只有將吸附在污泥表面的有機物降解,才能恢復吸附能力。應該用MLSS來控制,在污泥沉降性能穩定時也可用SV30,要根據實際情況定,沉降比5%-10%太低